倦客出关仍畏暑,居庸回首暮云深。青山环合势雄抱,不见旧时榆树林。
【赏析】
这首诗抒写诗人出居庸关游宦的感受。
诗劈头就自称“倦客”,说自己屡经漂泊而感到厌倦,为全诗定了调子。尽管自己已经很倦了,又要出关去做官,又要漂泊,又是在炎炎暑天。诗用一个“畏”字,与前面“倦”字相照应,表现了诗人极不愿意游宦,但又无可奈何的心情。诗很凝练,既写出了自己恶劣的心绪,又写出了漂泊的时间 (夏天),漂泊的地点 (关外),概括力极强。
居庸关在元代都城大都之北,即今北京昌平县北长城附近的居庸关。登上居庸关,回首南望,只见一片浓密的晚云。诗人大约是从都城出关,他所望的正是出发的大都。大都是朝廷所在,诗人的家大约也在这里。诗人回首,表现了诗人对大都的眷恋。古代的官都喜欢做京官,放外任是不受重用的表现。所以 “暮云深”也表现了诗人宦途失意的怅惘之情。
第三四句写出关途中所见。在居庸关外行进,最突出的印象当然是山。北国的夏天,山也一派苍翠。它此起彼伏,似断实续,峥嵘雄奇,仿佛连环,山里有山,山套着山。诗人并非第一次出关,当他旧地重过的时候,他感到苍山依旧,而前次见到的那片榆树林却不见了。诗人在这里表达的是一种“人生易老天难老”的思想,时光在流逝,人在暗暗地老。那片榆林,当年还那样茂密,那样挺拔,曾几何时,就无影无踪地消失了。人生不是也这样的么?人生这么短暂,可还要游宦!这就是最后两句诗的深层含义。诗以榆林为题,其用意大约也在于此。
总起来说,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游宦的厌倦,表达了人生易老的感触,还暗含着宦途失意的情绪,表现出对安定生活的希求,内容是丰富的。而诗以榆林为题,运用比兴,把思想通过行旅和景物表现出来,词浅意深,苍劲雄健,耐人寻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