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到:微信
> 诗歌 > 古诗文赏析 >

王冕《虾蟆山》原文赏析

<<回目录

春风吹船着牛轭,扶藜直上山之脊。山上老石怪且顽,皮肤皴皱苔花碧。我来不知石有名,拊摩怪状心亦惊。野人指点为我说,此物乃是虾蟆精。古昔曾偷太仓粟,三百余年耗中国。天官烛其阴有毒,勅丁破口劙其足。至今突兀留山丘,雨淋日炙无人收。树根穿尻蛇入肚,老鸦啄背狐粪头。牧童时时放野火,耕夫怒击樵夫剁。自从残堕不能行,见者唾之闻者骂。虾蟆虾蟆非令仆,无功那窃天之禄。如今虾蟆处处有,天官何不夷其族。致令骄气吹臊腥,干霄上食天眼睛。百虫啖尽心未已,假作鼓吹恰人情。三月江南春光涨,纡青拖紫争跳浪。渔父持竿不敢言,猎夫布弩空惆怅。黄童白叟相引悲,田中更有蝌蚪儿。

【赏析】

此诗题下原有小序,曰: “在海口,石状如虾蟆。前古传言为太仓之耗,令下,凿去石口,其衅遂消。然此怪事非吾儒所道,比兴赋之,以记时事云。”据《绍兴府志》,虾蟆山,本名下马山,在绍兴北海滨。相传秦始皇东巡息驾于此,故名下马山。山上有石,其状如蟾,又名蟾山,俗名虾蟆山。据诗序,作者写这首诗不在记民间传说故事,而是用为 “比兴赋之,以记时事”,即借民间关于虾蟆石的传说,对剥削压迫人民的元代官僚表示无比憎恨。

先写虾蟆山的来历和是蟆石的现状,再借题发挥,抨击现实的贪官污吏。诗人以初游的形式,娓娓叙写,引导读者同诗人一起观察、感受、认识。开头两句,以精炼的文字,简述行程。乘船而来,停泊于牛轭潭,舍舟登岸,攀藤登上山巅,并点明时在春天,与诗的结尾相呼应。然后逐渐展示山上怪石的外部形象和不光彩的来历。先写表皮皴裂,遍蒙绿苔,抚之令人惊怖的外部形象,再写经“野人指点”,指出石为虾蟆精,因作耗官仓粮食三百多年,被吏部发现,贬为山上怪石。还因为虾蟆精尾部有毒,使令人凿破其口,砍断它的脚,作为惩罚,把它留在山顶上,任凭雨淋日炙,树根盘绕,蛇入肚腹,老鸦啄背,野兽在它头上屙屎。不但朝廷惩罚,大自然侵蚀作践,更遭到被压迫剥削的牧童、耕夫、樵夫的愤怒报复,广大人民的唾骂。这里写的是传说故事,其寓意和思想倾向已很明显。

从“虾蟆虾蟆非令仆”句以下,诗的下半部借题发挥,抨击大小官吏的腐败。令仆,尚书令和仆射的合称,均为宰辅之臣。虾蟆并非朝臣重臣,无功于国,岂可坐耗朝廷粮米! 先肯定对虾蟆精的惩罚。然后说“如今虾蟆处处有,天官何不夷其族”。这里的虾蟆是借指坐耗官粮,无能无功的大小官僚。讽刺天官只会惩罚传说的虾蟆精,对官场上下那些虾蟆精一类的尸位素餐,贪赃枉法,为害人民的大小官僚却不去夷灭其族。致使这些“虾蟆”到处气焰嚣张,散发出腥臊臭气,甚至妄想吃掉天上的月亮。吃尽天下百虫还不满足,整天还装模作样鼓噪不止,想骗取人们的喜欢。现实的大小官僚已使人厌恶、痛恨,更令人担忧的是新的一大批这类官僚又将出世害人。最后六句写江南三月,春水遍地,或青或紫不同颜色的青蛙好像佩带彩色印绶的贵官,在水中上窜下跳追逐嬉戏,使渔父持竿无可奈何,猎夫巧设机关也是枉然,老人小孩徒然悲伤,田中的蝌蚪已是成群成群地在游荡呢。结尾以借代的方法,意味深长地表示对层出不穷的大小官僚的憎恨。

这首诗善于利用比喻、借代等手法,借题发挥,指桑骂槐,把民间传说、地方风物、民情和现实黑暗融为一体,使诗的寓意更深,情味更足。虾蟆石的传说,表现了人民对尸位素餐骄横奢侈的官僚的嘲讽,而虾蟆石的下场,既充分表达了被压迫被剥削人民的愤怒和复仇情绪,也反映了朝廷惩治滥官,不过是骗人的把戏。致使旧的滥官污吏未去,新生的滥官污吏又成批出世,以至于人人束手无策,只有愤怒和痛苦,揭示了社会危机的严重性。 

【上一篇】 【回目录】 【下一篇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