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寒食舟中作
杜甫
佳辰强饮食犹寒,隐几萧条戴鹖冠。
春水船如天上坐,老年花似雾中看。
娟娟戏蝶过闲幔,片片轻鸥下急湍。
云白山青万余里,愁看直北是长安。
【解析】
此诗作于大历五年(770年)清明前一日。旧俗,清明前三日禁火,称寒食节。小寒食,即寒食节的最后一日。此时诗人正流落江湘,老病穷愁,落寞惆怅,本篇即抒写舟行的感受和内心的苦愁。“鹖冠”,隐者之官,意谓这时自己已身无官职,举家寄食舟中,逐流漂泊,在寒食节时就着生冷的食物饮了一点酒,不禁百感交集,顿觉凄凉。四下望去,春水盈天;枯坐舟中,老眼昏花。近处有戏蝶飞舞,远处有轻鸥出没,云重山阻,远离京师,得不到朝廷眷顾的臣子,仍然系念着纷纭的国事,怎能不感到格外的凄凉苦闷呢?诗作将主人公身世的落拓和忠悃的赤诚披露得淋漓尽致,感人至深。
仇注引朱瀚评语,是从章法角度品评诗作各句间的勾连照应。所谓“草蛇灰线”,是有迹可寻,却又并未直接点明的线索关连。如本篇所引诗话认为,杜甫诗作的第一、二句与第三、四句分别呼应,即第一句写的时节与第三句写的春江之景相应; 第二句写的感怀与第四句写的老病之状相应。又认为,第五、六句与第七、八句互相照应。朱瀚评杜诗,多注重章法,特别欣赏杜诗之“错综照应”(参见对《宾至》的评语)。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注意的视角。
律诗的写作,因句数、字数有严格限制,所以每一句诗都应有所递进腾挪,即所谓“跳”; 又必须互相关联照应,以浑融完整,即所谓“通”。处理好这对矛盾实非易事,颇可由此窥见作者功底。刘熙载《艺概·诗概》云:“律诗要处处打得通,又要处处跳得起。草蛇灰线,生龙活虎,两般能事,当以一手兼之。”可见草蛇灰线偏指“通”,即各句、各联、各部分(上四句与下四句或上六句与下二句)间的关联照应。从这个意义说,朱瀚所评,确有道理。
刘熙载《艺概·诗概》亦云:“起有分合缓急,收有虚实顺逆,对有反正平串,接有远近曲直。欲穷律法之变,必先于是求之。”“律诗手写此联,眼注彼联,自觉减少不得,增多不得。若可增可减,则于律字名义失之远矣。”“律诗之妙,全在无字处。每上句与下句转关接缝,皆机杼所在也。”这最后一则中“全在无字处”之语,与草蛇灰线说最切近,尤当注意。有关联照应,又不露痕迹,这才是高妙境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