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到:微信
> 史书 >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>

鬼究竟指的是什么?

<<回目录

鬼,在古代中国人头脑中,往往指的是人死后肉体腐烂,而灵魂却会变成为鬼。这种观念,不仅在中国,就是在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都有,正如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和评论家萨缪尔。约翰逊所说:“在原始人那里,鬼魂的存在是绝对不成问题的。而我们如果从炎热的南国一直旅行至遥远的北方,就会发现鬼魂又有着莫大的国际。”

鬼,当然是没有的,然而,鬼观念却在中国古代十分盛行,从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——夏代开始,直到最后的封建王朝——清代,整个中国,上至皇帝,下至乡野,从汉族到各兄弟民族,各个等级、各个区域和各种不同年龄的人,信鬼者比比皆是。早在春秋之时,孔子就说过:“殷人尊神,率民以事鬼。”到了宋代,某些地区甚至还流行着杀人祭鬼的风俗,于此足见我国古代崇鬼信鬼之风是如何的盛行。尤其是在一些少数民族中,名目繁多的鬼,几乎渗透于现实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中。景颇族人信奉的鬼有天鬼、风鬼、雷鬼、太鬼、月亮鬼、地鬼、山鬼、水鬼、谷鬼、火鬼、家堂鬼、寨神鬼等等,多达100多种。碧江怒族崇信的鬼灵有13种,基本可分为氏族鬼灵、自然鬼灵、灾疾鬼灵和“民族”鬼灵四大类。除此之外,还有众多形形色色的鬼,如佤族称使人头痛、肋骨痛、脚痛的鬼为“吉轴”,使人皮肤发痒的鬼叫“阿瑞”,夜间变鸡或狗害人的鬼叫“司呢”,使人耳朵痛的鬼叫“阿人各”等等。在傣族一些手工艺人中,还有崇信铁匠鬼、酒鬼等等,举不胜举。但苗族人却认为非正常死亡的灵魂才是鬼,如刀下鬼、溺死鬼、跌死鬼、吊死鬼、难产鬼、饿死鬼、冻死鬼等,而达斡尔族人则以为非正常死亡的,也可以是神。

饶有趣味的是:鬼还有尊与卑、大与小、善与恶之分,大凡善鬼能保佑五谷丰登、六畜兴旺、人人平安;而恶鬼则专与人作祟。尽避鬼的种类和名称繁多,且无所不在,妇孺皆知。然而,鬼的形象如何?却鲜为人知,《淮南子。泰族训》称:“夫鬼神,视之无形,听之无声,然而郊天,望山川,祷祠而求福,零兑而请雨,卜筮而决事。”王充在《论衡。论死篇》也认为“鬼神,荒忽不见之名也”。说鬼是无形无声、不可捉摸,然又神通广大。

不过,从南朝梁《殷芸小说》卷二所记,“颜渊、子路共坐于门,有鬼魅求见孔子,其目若日,其形甚伟。子路失魄口噤;颜渊乃纳履拔剑而前,卷握其腰,于是化为蛇,遂斩之”。于此可大略看到鬼的外形和眼睛,确有其形。而记载最为详细的当首推《唐逸史》,书载唐“明皇因痁疾昼卧,梦一小表盗太真香囊及上玉笛。上叱问之,奏曰:”臣乃虚耗也,能耗人家喜事成忧。‘上怒,欲呼武士。俄见一大鬼破帽蓝袍,角带朝靴,捉小表刳其目,劈而啖之。上问:“尔何人?’曰:”臣终南进士钟馗也。武德中应举不第,触阶而死,得赐绿袍以葬,感恩发誓,为帝除虚耗妖孽之事。‘言讫,梦觉,而疾遂瘳,乃诏吴道子画之“。这里鬼的形象不但鲜明,而且有了言行,不再是无形无声了。

其实,诚如徐华龙先生所指出,崇鬼信鬼观念的出现,实导源于人类早期阶段对自然及本身认识的浅薄。在一个部落中,一旦有人死去,其他成员则认为是一种不祥或灾难,以为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支配着人的生命,由此而产生恐惧感,从而出现对鬼的崇拜(《民间文艺季刊》1989年第2期)。笔者认为,平时同吃同住的氏族成员,一旦死去,往往受到人们的怀念,某些人还会在睡眠中梦见其人,梦中之人当然是无影无声的,在科学极不发达的时代,这自然也是鬼观念出现的根源之一。不过,最初的鬼指的是什么?迄今仍未定论。

《礼记。祭义》称:“众生必死,死必归土,此之谓鬼”。汉代许慎《说文解字》释鬼,“人所归为鬼。从儿,像鬼头。从ム,鬼气贼害,故从私。”《尔雅》云:“鬼之言归也。”而《列子,天瑞篇》则记:“神离形各归其真,故谓之鬼。鬼,归也,归其真宅。”上述均是我国古代权威著作对“鬼”字原始意义的解释,即鬼就是“归”或人死后的归宿。其实不然,当代著名学者如章太炎、王国维、沈兼士、罗振玉、郭沫若、于省吾等等,都对这一传统的说法提出了质疑。指出“鬼”字本义是表示一定实体的事物,是原始象形字,并非幽灵虚幻之义。章太炎在《文始》卷二指出鬼“声与鬽近。鬽,老物也。……鬼,疑亦是怪兽,……鬼,夔同音,当本一物。”

沈兼士先生则依甲骨文中“鬼”字的原形,多数下身如人体,而头部特别夸大(《国学季刊》五卷三号,1935年),印证了章氏的说法。章太炎先生依《说文》而断定鬼与禺同,是大型母猴,进而判定鬼即是夔。象形字“鬼”字本义为被发、巨首、直立、人形同于夔的怪兽,但是作为原始鬼的夔具体又是什么呢?按照欧宗书先生的归结,大致有如下几种:1.山:也即山魈、山鬼。据《神异经》、《元黄经》、《国语。鲁语》韦昭注可知,其形貌为人面猴身,一足。2.山鬼:依《永嘉郡记》和《夷坚乙志》载,山鬼亦即山。3.独足鬼:按《述异记》卷下和《异苑》卷六,可知独足鬼便就是夔。4.魍魉:见于《国语。鲁语下》:“木石之怪,曰夔、蝄蜽.”所指即魍魉。5.魑魅:从《永康郡记》将山鬼说成是魑,以及《左传。文公十八年》所记和古语“魑魅魍魉”连用,可知魑魅也即夔,但其形貌已变为四足。6.神:主要依据《山海经。西次四经》郭璞注,知神亦为夔类。7.山:按《玄中记》及葛洪《抱朴子。登涉》所记,山即山,也即为夔。此外,按古文献记载及前辈学者的考证,还有山都、枭国人、赣巨人等等,都同属夔之类。而真正具备夔之形貌特征的,按欧宗书先生的主张,所指即狒狒,其特征正与古文献中夔的形貌相符。

《辞海。生物分册》“狒狒”条称:“狒狒,哺纲,猴科。雌、雄大小相差悬殊,……头皆大;而吻部雄长雌短;四肢粗壮。呈浅灰褐色;面部肉色,光滑无;手脚黑色。雄的自头部两侧至肩部分披长,状如蓑衣,故又名‘蓑狒’。欧氏据此主张中国原始的鬼就是狒狒(《民间文艺季刊》1990年第4朗),确有可取之处,然对于《吕氏春秋》、《国语。鲁语》韦昭注,《神异经》、《述异记》等书所记“夔一足”,却较为勉强,因之我国原始的鬼,指的是什么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。

(华东)

【上一篇】 【回目录】 【下一篇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