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到:微信
> 子部 > 古代医书 > 中医饮食营养学 >

十 滋阴食物

<<回目录

食物

银耳(《本草再新》)

【基原】银耳科植物银耳的子实体。

【异名】白木耳、雪耳。

味归经】甘、淡,平。入肺、胃、肾经。

【功效】滋润肺。

【应用】

1. 肺虚,咳嗽:银耳6g,竹笋6g,羊藿3g。先将银耳及竹笋用冷水发胀,取出,加水一小碗及冰糖、猪油适量调和,最后取羊藿稍加碎截,置碗中共蒸,服时去羊藿、竹笋,银耳连汤内服。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

2.虚劳咳嗽,痰中带血,虚口渴:干银耳6g,糯米100g,冰糖10g,加水煮粥食用。(《食疗粥谱》)

【使用注意】

风寒咳嗽,湿热生痰和外感口干者忌用。

【现代研究】

银耳中的多糖类物质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,调动淋巴细胞,加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,兴奋骨髓造血机能,多糖A具有一定的抗辐射作用。

【按语】

银耳是一种食用菌,被誉为菌中之冠,既是名贵的营养滋补佳品,又是一味扶正强壮的良药。本品以黄白色、朵大、光泽肉厚者为佳。对于高血压、血管硬化、便秘、月经过多者经常食用。

【参考文献】

1.《本草问答》:“治口干肺萎,痰郁咳逆。”

2.《增订伪药条辨》:“治肺热肺燥,干咳痰嗽,衄血,咯血,痰中带血。”

3.《饮片新参》:“清补肺,滋液,治劳咳。”

白菜(《饮膳正要》)

【基原】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菜及其变种山东大白菜、浙黄芽菜的叶球。

【异名】菘菜。

味归经】甘,平。入胃、肠、肝、肾、膀胱经。

【功效】清热除烦,通利肠胃,利尿。

【应用】

1.发热口渴,大小便不利:白菜用开水煮汤食。(《食物与治病》)

2.发背:菘菜汁1000ml,每日服之。(《伤寒类要》)

【使用注意】

气虚胃寒者不宜多食。

【按语】

白菜古称为菘,以其青白高雅,凌冬不凋,有松之故名。其甘淡平和,作菜肴与肉同煮则味美,养胃益人,治疗作用较弱,久食也无明显副反应。

【参考文献】

1.《食疗本草》:“白菜,发诸风冷,有热食之,亦不发病。”

2.《滇南本草》:“主消痰,止咳嗽,利小便,清肺热。”

梨(《名医别录》)

【基原】主要为蔷薇科植物白梨、沙梨、秋子梨等栽培种的果实。

【异名】快果。

味归经】甘、微酸,凉。入肺、胃经。

【功效】生津,润燥,清热,化痰。

【应用】

1.太病口渴甚者:甜水梨大者一枚,薄切,新汲凉水内浸半日,(捣取汁)时时频饮。(《病条辨》雪梨浆)

2.消渴:香水梨(或南雪梨,俱可),用蜜熬瓶盛,不时用热水或凉水调服,止嚼梨亦妙。(《普济方》)

3.咳嗽痰多:梨,捣汁用,熬膏亦良,加姜汁、白蜜。(《本草求原》)

4.小儿心脏风热,昏懵躁闷,不能食:梨三枚,切,以水二升,煮取一升,去滓,入粳米一合,煮粥食之。(《太平圣惠方》)

【使用注意】

脾虚便溏及寒嗽忌服。

【按语】

本品可制膏食用。“雪梨膏”即以白梨500g,去皮心,加百合250g,白糖250g拌匀,隔水炖至膏状而成。“秋梨膏”即以本品为主要原料,加白糖、蛋清、蜂蜜以及化痰止咳的中药熬制而成。常服对慢呼吸道疾病有显著疗效。常觉口干舌燥者亦宜。

【参考文献】

1.《本草通玄》:“生者清六腑之热,熟者滋五脏之。”

2.《本草求原》:“梨汁煮粥,治小儿疳热及风热昏躁”。

(《本草经集注》)

【基原】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汁。

味归经】甘,平。入心、肺经。

【功效】补虚损,益肺胃,生津润肠。

【应用】

1.大病后不足,万病虚劳:黄牛一升,以水四升,煎取一升,如人饥,稍稍饮之,不得过多。(《千金要方》)

2.反胃:牛一盏,韭菜汁60g,用生姜汁15g,和匀服。(《丹溪心法》)

【使用注意】

脾胃虚寒作泻,中有痰湿积饮者慎用。《本草拾遗》:“与酸物相反,令人腹中症结。”

【现代研究】

营养丰富,除含脂肪、蛋白质、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外,尚含泛酸、肌醇、清酸。牛的蛋白质主要是含磷蛋白质——酪蛋白,也含白蛋白、球蛋白,此三种蛋白质都含全部必需氨基酸。牛的脂肪主要是棕榈酸、硬脂酸的甘油酯,也含少量胆固醇。

【按语】

脂肪中胆固醇含量比肉、蛋类都低,因此对老人来说也是一种非常适宜的营养食物,国外有学者认为牛具有预防胃癌的效能。

【参考文献】

1.《日华子本草》:“润皮肤,养心肺,解热毒。”

2.《本草纲目》:“治反胃,补益劳损,润大肠,治气痢,除黄疸,老人煮粥甚宜。”

鸡蛋(《本草经集注》)

【基原】为雉科动物家鸡的

【异名】鸡

味归经】蛋清甘,凉。蛋黄甘,平。入心、肾经。

【效用】鸡蛋滋润燥,养心安神。蛋清清肺利咽,清热解毒。蛋黄滋养血,润燥熄风,健脾和胃。

【应用】

1.产后血晕,身痉直,口角与目外毗向上牵急,不知人:鸡子一枚,去壳分清,以荆芥末6g调服(《本草衍义》)。

2.干呕不息:破鸡子去白,吞中黄数枚。(《补缺肘后方》)

3.小儿惊痫:鸡子黄和汁,量儿大小服之。(《普济方》)

4.小儿消化不良:蛋黄油每天5~10m1,分二次服,一疗程4~5天。一般服药1~2天后大便次数及状即明显好转,用药4~5天可全愈。(《中药大辞典》)

【使用注意】

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,多食则令人闷满。

【按语】

鸡蛋是众所周知的营养食品,其所含的蛋白质为完全蛋白质。而蛋白质中主要为婴幼儿成长需要的白蛋白和球蛋白,与人体蛋白质组成相近,吸收率高。鸡蛋中还含有多种矿物质,铁的含量较牛丰富,所以是老人、 儿童、孕产妇及病弱患者的理想食物。

【参考文献】

1.《本草拾遗》:“鸡子白,解热烦。”

2.《本草纲目》:“鸡蛋黄,补血,解热毒,治下痢。”

鳗鲡鱼(《名医别录》)

【基原】为鳗鲡科动物鳗鲡的全体或肉。

【异名】白鳝。

味归经】甘,平。入肝、肾、脾经。

【功效】补虚羸,祛风湿,杀虫。

【应用】

1.骨蒸劳瘦及肠风下虫:鳗鲡鱼1000g,治如食法,切作段子,以酒二盏煮,入盐、醋中食之。(《圣惠方》)

2.五痔瘘疮,虫积:鳗鲡鱼一头,治如食法,切作片炙,着椒、盐、酱调和食之。(《食医心镜》)

3.心痛:鳗鲡鱼淡炙令熟,与患人吃一、二枚。(《必效方》)

【使用注意】

病后脾肾虚弱,痰多泄泻者忌服。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“多食助热发病,孕妇及时病忌之。”

【按语】

鳗鱼可作为肺结核病人的保健饮食,例如:以鳗鲡鱼烧存,研细末,每服3~6g,日服2次,或将鳗鱼放清水中煮2~3小时,鳗鲡油就浮在水面,取油冷凝后备用,每服半匙,日二次,食后服亦可。

【参考文献】

《食疗本草》:“疗湿脚气,腰肾间湿风痹。”

鳝鱼(《雷公炮炙论》)

【基原】为鳝科动物黄鳝肉或全体。

味归经】甘,。入肝、脾、肾经。

【功效】祛虚损,除风湿,强筋骨,止痔血。

【应用】

1.足痿无力:鳝鱼加金针菜共煮。(《山民方食》)

2.内痔出血:鳝鱼煮食。(《便民食疗》)

【使用注意】

凡病属虚热者不宜食。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“时病前后,疟、痢、胀满诸病均大忌。”

【按语】

鳝鱼血外涂治面神经麻痹,左斜涂右,右斜涂左,有一定功效。

【参考文献】

1.《滇南本草》:“治痨伤,添益髓,壮筋骨。”

2.《本草汇》:“治痢疾。”

鳖(《名医别录》)

【基原】为鳖科动物中华鳖的肉。

【异名】水鱼、鱼、圆鱼、甲鱼。

味归经】甘,平。入肝经。

【功效】滋,补虚,止泻,截疟。

【应用】

1.鳖肉加冰糖炖服,其脂尤佳。(《本草备要》)

2.久泻久痢:鳖煮服。(《医林纂要》)

3.久疟不愈:鳖一个,去肝、肠,用猪油炖,入盐少许服。(《贵州中医验方》)

【使用注意】

脾胃虚及孕妇忌服。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“痰湿盛者忌。”

【按语】

鳖与乌龟齐名,但后者以滋、补血、止血、健骨为主,本品则清虚热,通瘀结之功更胜。甲鱼血可治骨结核。

【参考文献】

1.《日用本草》:“补劳伤,壮益气,大补之不足。”

2.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“滋肝肾之,清虚劳之热,主脱、崩带。”

龟肉(《名医别录》)

【基原】为龟科动物乌龟的肉。

【异名】金龟、元绪。

味归经】咸、甘,平。入肝、肾经。

【功效】滋,补血,补肾,健骨,降火,止泻。

【应用】

1.虚劳失血咯血,咳嗽寒热:乌龟,煮取肉,和葱、椒、酱、油煮食。(《便民食疗》)

2.痢疾便血:乌龟肉,以沙糖水拌,椒和,炙煮食之,多度。(《普济方》)

3.热气湿痹,腹内急热:龟肉同五味煮食之,微泄为效。(《普济方》)

【使用注意】

胃有寒湿者忌服。

【现代研究】

能抑制肿瘤细胞等,并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。对患有肺结核、便血、咳血、痔疮、经常手足心发热、腿?i脚软、慢肾炎、肝炎者亦宜食养。

【按语】

龟的腹甲称龟板,为滋益肾、养血补心之要药。龟板煎熬成胶,作用更强。

【参考文献】

1.《日用本草》:“大补虚,作羹,截久疟不愈。”

2.《医林纂要》:“治骨蒸劳热,吐血,衄血,肠风血痔,虚血热之证。”

3.《四川中药志》:“治女子干病,老人尿多及流血不止。”

鸭肉(《名医别录》)

【基原】为鸭科动物家鸭的肉。

味归经】甘、咸,平。入脾、胃、肺、肾经。

【功效】滋养胃,利水消肿,健脾补虚。

【应用】

1.大腹水病:青头雄鸭一只。以水5000m1煮取1000m1,饮尽,厚盖之,取汗佳。(《肘后方》)

2.脾胃虚弱:冬瓜2kg(不去皮),鸭一只(去及内脏),瘦猪肉120g,海参、芡实、苡米各30g,莲叶500g,煮鸭至烂,加调料食用。(《补药和补品》)

3.雄鸭一只,去及内脏,或加猪蹄或火腿,煮熟后调味食用;或将鸭肉切片,同大米煮粥,调味食用。(《家庭食疗手册》)

【使用注意】

《日用本草》:“肠风下血人不可食。”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“多食滞气,滑肠,凡为虚脾弱,外感未清,痞胀脚气,便泻,肠风皆忌之。”

【按语】

具有畏寒虚弱症状的人适宜吃鸡肉,如虚劳羸瘦,中虚胃呆食少,腹泻下痢,水肿,经血色淡,带下清稀,产后少,病后虚弱,神疲乏力,以及痿等。而体内有热、有火的人适合吃鸭肉,特别是有低热,虚弱,食少便干,水肿,盗汗,遗,及女子月经少,咽干口渴者食之为宜。

【参考文献】

1.《滇南本草》:“老鸭同猪蹄煮食,补气而肥体。同鸡煮食,治血晕头痛。”

2.《本草纲目》:“鸭,水禽也,治水利小便,宜用青头雄鸭。治虚劳热毒,宜用乌骨白鸭。”

3.《本草汇言》:“滋除蒸,化虚痰,止咳嗽。”

食品

山萸肉粥(《粥谱》)

【原料】

山萸肉15~20克,粳米60克,白糖适量。

【制法】

山萸肉洗净,去核,与粳米同入沙锅煮粥,待粥将熟时,加入白糖,稍煮即成。

【服法】

早晚各服一次。

【功效】

补益肝肾,涩敛汗。

【应用】

肝肾不足之头晕目眩,耳鸣腰酸,遗,遗尿,虚汗不止,肾虚带下,小便频数。

【注意事项】

3~5天为一疗程,疾病完全治愈后,即可停服,或继续间断服用一段时期,以巩固疗效。发热及小便淋漓涩滞者不宜食用。

天门冬粥(《饮食辨录》)

【原料】

天门冬15~20克,净米60克,冰糖适量。

【制法】

天门冬煎取浓汁,去渣,入粳米煮粥,沸后加入冰糖适量,煮至冰糖溶化即可。

【服法】

早晚各食一次。

【功效】

润肺,生津止咳。

【应用】

不足,虚内热,津少口干;肺虚有热,干咳少痰或无痰,痰中带血,以及午后低热、夜间盗汗的肺结核患者。

【注意事项】

3~5天为一疗程,隔3日再服。虚寒腹痛、外感风寒咳嗽者不宜食用。

双耳汤(民间验方)

【原料】

银耳10克,黑木耳10克,冰糖30克。

【制法】

将银耳、黑木耳用水发泡,并摘除蒂,除去杂质,洗净,放入碗内,加水适量,放入冰糖。置蒸笼中蒸1小时,带木耳熟透即成。

【服法】

吃银耳、木耳,喝汤,每日2次。

【功效】

、补肾、润肺。

【应用】

虚型动脉硬化、高血压、眼底出血,肺虚之咳嗽喘息等症。

枸杞肉丝(民间验方)

【原料】

枸杞100克,瘦猪肉500克,竹笋100克,猪油30克,食盐、白糖、麻油、干淀粉、味、酱油各适量。

【制法】

将瘦猪肉洗净,去筋膜,切成2寸长的丝,竹笋切成同样长的丝,枸杞洗净待用。炒锅加猪油烧热,肉丝、笋丝同时下锅,烹入料酒,加入白糖、酱油、盐、味搅匀,投入枸杞翻炒几下,淋入麻油,起锅即成。

【服法】

佐餐食,做菜肴。

【功效】

补肾,健身明目。

【应用】

体虚乏力,神疲,肾虚眩晕,视物模糊,痿,腰痛等。也可作强身益寿之用。

法制黑豆(《景岳全书》)

【原料】

黑豆500克,山茱萸10克,茯苓10克,当归10克,桑椹10克,熟地黄10克,补骨脂10克,菟丝子10克,旱莲草10克,五味子10克,枸杞子10克,地骨皮10克,黑芝麻10克,食盐100克。

【制法】

黑豆用水泡30分钟备用。将以上中药装入纱布袋内,扎紧,放入锅内,加水适量,煎煮,每小时取煎液一次,放入另一盆中,再加水煎煮,如此共煎液4次,合并煎液,放入锅内,将黑豆倒入盛有煎液的锅内,放入食盐,先以武火烧沸药液,再用文火煎熬,至药液干涸停火。将黑豆曝晒至干,装入瓮罐(或瓶)中贮藏备用。

【服法】

随量嚼食。

【功效】

补益肾,强筋壮骨。

【应用】

不足、肾亏损引起的头晕目眩,耳鸣耳聋,身体消瘦,尿频遗,腰?i腿痛,筋骨无力等。

参考:怎样选用滋补食物

合理选用保健食品,对于防治老年常见病、多发病,增强体质,延年益寿,有十分重要的作用。但若食用不当也会事与愿违,反而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。因此,老年人食用滋补食物应掌握以下几条原则。

(1)适应个人特点。由于别、年龄、生理状况、形体差异以及个人生活惯的不同,对膳食会产生不同的要求,因此,选用保健食品不能千篇一律。同样的食品对一些人可能效果显着,而对另一些人可能适得其反。例如牛对大多数人是理想的营养食品,但少数人体内缺少糖酶,食后就会出现不适及腹泻;食用同量的桂圆肉,有人食后能安眠,有人则上火失眠。 在对体质虚弱的老人进行食补时,要注意区别虚还是虚,虚宜多选用羊肉、狗肉等进补,而虚则宜食龟肉、鳖肉、蛤蜊肉等滋食品。

(2)根据所患疾病的质、表现选食。按照中医理论,食疗过程中应遵循寒者之、热者凉之、虚者补之、实者泻之的原则。而对疾病,则应根据其轻重缓急的不同,遵循“急则治其标,缓则治其本”的原则。“标”是疾病的临表现和症状,“本”是疾病发生的机理和病机,一般慢疾病多从治本着手,急病则多先治其标再治其本或标、本同治。

(3)注意饮食中的味。食物的,指寒、热、湿、凉四种质;食物的味,指酸、苦、甘、辛、咸五种味道。一般寒凉食物有清热泄火、解毒消炎的作用,适合于春夏季节或患疾病的人食用,这类食物有粮谷、绿豆、赤小豆、梨、香蕉、柿子等;而热食物则有中、补虚、除寒的作用,适合于秋冬季节或患虚寒疾病的人食用,这类食品有糯米、肉类、鲫鱼、黄鳝等。不同味的食品也有不同作用。辛能宣散滋润、疏通血脉、运行气血、强壮筋骨、增强机体抵抗力,常用食品有葱、姜、蒜、椒、花椒、萝卜、各种酒类等;甘能补益和中、缓急止痛,常用食品有大枣、糯米、动物肝脏、鸭梨、椰子、 豆腐、蜂蜜、白糖等;酸有收敛固涩作用,与甘味配合能滋润燥,常用食品有食醋等;苦能泄火燥湿坚,与甘味配合有清热利尿、祛湿解毒的作用,如苦瓜、茶叶等;咸有软结散结泻下作用,如海产品、猪腰子、鸽子肉等,而淡味食品有渗湿利尿作用,如苡米、白扁豆、冬瓜、藕、花生、鸡蛋等。

(4)因时因地灵活选食。一年四季春、夏热、秋凉、冬寒、气候的不断变化,对人体生理机能会产生一定影响。中医学认为饮食顺应四时变化,能保养体内气血,使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。一般认为春季气候暖,万物生机盎然,宜食清淡,可多吃些菜粥,如荠菜粥;夏季气候炎热、多雨湿重,宜食甘凉之物,如绿豆汤、荷叶粥、薄荷汤、西瓜、冬瓜等;秋季气候转凉干燥,宜食能生津的食品,如藕粥等;冬季寒冷,食品宜热,可食八宝饭,涮羊肉,桂圆枣粥等,以补机体气。地理环境不同,对食物结构也有较大影响,而且如饮食不当,还会发生水土不服,所以也应加以考虑。

《中国食疗网》

【上一篇】 【回目录】 【下一篇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