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到:微信
> 诗歌 > 唐诗鉴赏辞典 >

王昌龄《听弹风入松阕赠杨补阙》解读

<<回目录

听弹风入松阕赠杨补阙

王昌龄

商风入我弦,夜竹深有露。

弦悲与林寂,清景不可度。

寥落幽居心,飕飕青松树。

松风吹草白,溪水寒日暮。

声意去复还,九变待一顾。

空山多雨雪,独立君始悟。

【解析】

唐诗中善写音乐者,如韩愈《听颖师弹琴》、白居易《琵琶行》、李贺《李凭箜篌引》等,“惊天地,泣鬼神”,艺术效果极佳。其诗或运用众多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音乐的形象,或借助通感来沟通视觉与听觉的形象,或通过描写听众的感受来渲染音乐感人的魅力,手法高超,各臻其妙。王昌龄的这首诗,也是如此佳作。结句“空山多雨雪,独立君始悟”,既把抽象的音乐形象化,也写出了听琴者的独特感受,绘声绘情,还隐约地抒发出作者志向,空灵高雅,可谓“妙写琴理”。

《风入松》,古琴曲名,相传为晋嵇康所制。这里说明琴曲的高远古雅,不同凡响。“商风”,即秋风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孟秋之月其音商。”前四句交代时间地点:秋天的一个深夜,寂静的竹山松林。“露”,既写出夜之深,也写出竹林之密。在这个清远幽静的环境里,听着悲怨幽咽的琴曲声,一切都变得那么谐和,那么平静。从这里,我们还可以看出弹奏者与听琴者之超凡脱俗。在这样的环境里,听如此的琴声,效果更是不一般。独居山林,自甘寂寞,与翠竹青松为伍,不食人间烟火,表现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恶,对大自然的向往。风吹竹木声,风拂细草声,溪水流淌声……大自然奏出的音乐更是美妙无比,动人心魄。作者巧妙地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,把抽象的音乐形象化,意象丰富迷人,艺术效果极佳。这既是实写眼前之景,又是虚写《风入松》的琴声效果。但虚实之间,变换巧妙,令人捉摸不定。这变幻莫测的意象,使人难以明了这到底是写声还是描景。我、景、声,三者也融为一体。美妙的琴声,随松风而宛转,随流水而飘扬,摇曳多姿。“九变”,九首,九章。《周礼·春官·大司乐》:“苦乐九变,则人鬼可得而礼。”郑玄注:“变,犹更也,乐成则更奏也。”待一顾,《三国志·吴书·周瑜传》:“瑜少精意于音乐,虽三爵之后,其有阙误,瑜必知之。故时人谣曰: ‘曲有误,周郎顾’。”这两句正面着笔写音乐,突出表现琴曲之古雅多变,非一般俗人能够欣赏。古朴的琴声、幽静的环境、俗全脱的欣赏者,呈现在读者眼前。

清人沈德潜说王诗“深情幽怨,意旨微茫”(《说诗晬语》);陆时雍说王诗“使人测之无端,玩之不尽”(《诗境总论》)。王昌龄的这首《听弹风入松》确实如此高妙。结句“空山多雨雪,独立君始悟”,“以不尽尽之”,“思入微茫,似脱实粘”,极尽空灵变化之妙。着此,令你分辨不出何为实,何为虚?哪里是写景,哪里是写声?有点不可解、不可说的味道。谭元春说:“每独吟此(指 ‘空山’二句),即有人外之想”(《唐诗归》);沈德潜说:“弦外之音,味外之旨,可想而不可说”(《唐诗别裁》)。妙不可言,这就是施补华说的 “诗禅”,这正是王昌龄善写琴理的高超之处。

仔细看来,妙写琴理在唐诗中也并不少见。王昌龄之前,有李颀。李颀的《琴歌》、《听安万善吹觱篥歌》、《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》等诗,或写琴曲的感人魅力,或用众多比喻来描写音乐的形象,笔姿飘逸潇洒,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。善写音乐,情韵盎然者,王昌龄自己还有一首被人认为“解不出”的“连城之璧”:“孤舟微月对枫林,分付鸣筝与客心。岭色千重万重雨,断弦收与泪痕深。”(《听流人水调子》)结句空灵,似结非结,欲尽不尽者,如李白 “不觉碧山暮,秋云暗几重”(《听蜀僧濬弹琴》);钱起“曲终人不见,江上数峰青”(《省试湘灵鼓瑟》)。妙写琴理者,不仅要想象丰富,还应有自己的独特感受。 

【上一篇】 【回目录】 【下一篇】